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的第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她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这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将大有用武之地,同时将带来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因此受到钢铁业和钢材流通业的高度关注。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推荐:农业股相关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概览 文件中提出从六方面,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一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四是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五是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六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六个方面都与农业设施装备紧密相关,诸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百千万”工程;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等等。这些都涉及到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的问题,尤其是农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通用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及各种专用农机产品,直接关系到农机装备的创新和提升,更是离不开钢铁业的支撑,从而拉动钢材的需求。 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的提高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的方向和目标来看,未来国内的农机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农机装备的更新和创新,将营造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据报道,2006年,我国农机工业约实现产销额达1300亿元,增幅约为22%。在此基础上,2007年农机工业将实现产销额达1500亿元,增幅约为15%。我国农机工业以往那种“小型多,大型少;动力多,配套少;低档次多,高档次少”的产品结构正逐步得到改变。 业内人士指出,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只有8.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亿千瓦以上,农业机械原值达3362亿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万部,联合收获机械36万台。2006年,我国拖拉机市场的热点产品已从2005年的70-80马力,提高到2006年的100-120马力,其马力段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水稻机已由2005年的40马力左右,提升到现在的60马力以上;80马力的收获机已经成为主要机型,150马力的机型也已经研制生产出来。我国的拖拉机、收获机都在向大型化、高效率方向发展。2006年,全国农机工业保持高位增长势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不含农用柴油机和农用水泵)工业总产值达1316.7亿元,比去年增长23.54%。 然而,我国现有的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阶段需求,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